我的朋友,
正是“花好,月圓,人壽”
何來惆悵?
便是將來離別,
今夕何夕,
也須暫忘!
小時候窩在母親懷里聽她念冰心奶奶的詩時,總搞不明白,為什么她的聲音里會透露著一絲傷感,那時的我最大的煩惱,不過是在遠方工作的爸爸今年又會寄些什么新鮮玩意兒,又或者今晚和妹妹誰能吃到棗泥餡兒的月餅。
斗轉星移,我也像當初的爸爸一樣,暫別了家人和故鄉,在中秋這個團圓的日子,也只能通過視頻與他們嘮嘮家常,曾經背不下的詩詞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浮現在腦海中。我終于明白了母親當初念這句詩的涵義,那是在叮囑獨自過中秋的爸爸——別太想家,一切都好,我們心在一處,便是最好的“團圓”。
工地上的月光比我兒時記憶中的更加純凈,沒有霓虹燈的干擾,沒有高樓大廈的遮擋,它就這樣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光輝灑向大地。
當初的爸爸是不是也和我一樣,望著天邊的明月,靜靜思念著親人?我想一定是的,但比思念更重的,是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——為了高速通車,為了新房交付,為了更多人的團圓……這是專屬鐵建人的中秋情懷,既然選擇了遠方,便只顧風雨兼程,攜滿身風塵,卻有著執矩逆風的灑脫。
當我選擇了這份職業,便是選擇了一場荊棘與鮮花并存的人生。在項目上的日子,常常讓人有幾分“不知今夕是何年”的恍惚,對時間的定義漸漸從星期幾,變成了項目建設的某個節點。
從大學畢業到現在,短短一年時間,伴隨著天上明月一輪又一輪的圓缺,我見證了這所空天信息大學拔地而起,心也與它相互牽連。
草長鶯飛的三月里,我初見這片工地,那時才剛剛進入基坑開挖階段,渣土車運走一車車的泥土,車輛來回穿梭,機械運轉不息;六月驕陽下,建設者們也燃燒了似火般的激情,響徹的歡呼聲見證了學院樓順利封頂;白露將至,濟南終于結束連綿不斷的小雨,大家伙趁著秋風抓住施工黃金期,向竣工交付的目標發起沖刺……每當休息的間隙,我總會沿著插滿中鐵十四局旗幟的圍欄望去,想象不久之后項目交付竣工,這所大學定會為莘莘學子帶來一片廣闊的天地。
此夜中秋月,清光十萬家,在微風輕柔的金雞嶺腳下,我看著朦朧的月光與建設者們的背影遙相呼應,在這一刻,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們之間那種微妙的共鳴。鐵建人總是年年如此,櫛風沐雨,月下“起舞”,編織著一個個關于建設、關于夢想的故事,他們的汗水更勝過明月三分皎潔,
月兒圓,風兒輕,母親的聲音仿佛又在耳邊,但我已不再傷感短暫的離別,輕輕咬一口食堂準備的棗泥月餅,也是同樣的香甜,我想,我還要在編制大地經緯的路上越走越遠。
今夜,且伴秋風賞明月,享受我們工程人的“小團圓”。(趙書雨)